2025年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市监局”)正式宣布,将依法对长和集团出售全球43个港口资产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交易进行反垄断审查,这一决定不仅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更将李嘉诚及其商业帝国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此次审查不仅关乎一笔巨额交易的合法性,更涉及地缘政治、国家安全与资本伦理的深刻博弈,本文将详细探讨此次审查的背景、意义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交易背景与细节
2025年3月4日深夜,长和集团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宣布,将以2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7亿元)的价格,将其覆盖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资产打包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这一交易规模之大,堪称近年来全球港口交易之最,涉及的港口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英国费利克斯托港、荷兰鹿特丹港等战略资产,但唯独保留了香港和内地核心港口。
此次交易的估值溢价显著,市盈率高达15倍,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预计为长和带来190亿美元现金收益,净负债率从23.6%降至18%以下,长和集团通过此次交易实现了高位套现,降低了负债水平,提升了财务健康度,这一交易也引发了广泛争议和质疑。
审查的触发因素
国家市监局此次审查的触发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
地缘政治风险: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扼守全球6%海运贸易量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中国作为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年贸易额超过6000亿美元,一旦这些港口落入美国财团之手,将严重威胁中国的海外贸易安全。
-
国家安全考量:根据《国家安全法》第20条,巴拿马港口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其控制权易主可能威胁中国供应链安全,特别是港口RFID数据涉及军事、能源运输轨迹,需按《数据安全法》评估跨境传输风险,美国近年来频繁以“国家安全”为由打压中企,此次交易极可能成为其对华“物流战”的武器。
-
供应链垄断风险:贝莱德既是买方又是长和股东,这种资本闭环可能操纵全球物流定价权,违反《反垄断法》第26条关于“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规定,一旦交易完成,贝莱德将掌控全球10.4%的集装箱吞吐量,形成垄断地位,对中国航运企业构成极大威胁。
-
公众舆论压力:此次交易引发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香港《大公报》连续发文质问李嘉诚,港澳办转载文章并发表评论,商务部专家也质疑交易不合商业逻辑,各大媒体和网民纷纷口诛笔伐,要求政府介入审查。
审查的法律依据与程序
国家市监局此次审查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反垄断法》《国家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以及《实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等,根据这些法律法规,国家市监局有权对涉及国家安全、市场竞争和跨境数据传输的交易进行审查。
审查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立案调查:国家市监局在接到举报或发现线索后,将立案调查交易是否涉及违法违规行为。
-
收集证据:调查人员将收集交易双方的资料、合同、财务报表等证据材料,以评估交易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
专家评审:国家市监局将组织专家对交易进行评审,评估其对市场竞争、国家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影响。
-
作出决定:根据调查结果和专家评审意见,国家市监局将作出是否批准交易的决定,如果交易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国家市监局将依法予以处罚或禁止交易。
审查的意义与影响
国家市监局此次审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
维护国家安全:通过审查,国家可以确保关键基础设施的控制权不落入外国势力之手,从而维护国家安全和供应链稳定,这对于保障中国海外贸易的顺畅进行和防范外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保护市场竞争:反垄断审查可以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对于促进中国航运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强化数据保护: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查跨境数据传输的风险,国家可以确保关键数据不被泄露或滥用,从而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隐私。
-
提升公众信任:此次审查回应了公众对李嘉诚交易行为的质疑和担忧,提升了公众对政府和市场的信任度,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警示其他企业:此次审查将对其他企业产生警示作用,提醒它们在进行跨境交易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市场竞争秩序。
李嘉诚的反应与争议
面对国家市监局的审查,李嘉诚及其长和集团的反应备受关注,长和集团强调交易“纯属商业行为”,并坚称已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这一说法并未平息外界的质疑和争议。
李嘉诚此次交易引发了多方面的争议:
-
定价争议:此次交易价格较十年前中国企业报价缩水158亿,且明确排除中资参与竞购,这被批评为“利润至上、不顾国家利益”的行为。
-
战略资产流失: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作为战略资产,一旦落入美国之手,将严重威胁中国的海外贸易安全,这被视为战略资产的流失和民族利益的损害。
-
数据主权风险:交易包含智能调度系统、船舶安检数据库等关键信息,美国可借此监控中国货物流向,为制裁提供靶向依据,这引发了数据主权和隐私保护的担忧。
-
家国情怀缺失:与霍英东等爱国企业家相比,李嘉诚此次交易被批评为“商业无国界”论在民族大义前的苍白无力,这引发了关于商人是否应无条件爱国的讨论。
审查的未来走向与启示
国家市监局此次审查的未来走向将取决于调查结果和专家评审意见,如果交易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国家市监局将依法予以处罚或禁止交易,如果交易合法合规,国家市监局将予以批准。
此次审查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启示:
-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对跨境交易的监管力度,确保交易合法合规并符合国家安全利益。
-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跨境交易提供明确的法律指导和保障。
-
提升公众意识:公众应加强对跨境交易和国家安全的关注和理解,积极参与监督并维护自身权益。
-
强化企业责任:企业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市场竞争秩序,企业也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民族大义。
国家市监局将审查李嘉诚卖港口交易的事件不仅是一笔商业交易的审查,更是一场涉及地缘政治、国家安全与资本伦理的深刻博弈,此次审查不仅关乎国家利益和市场竞争秩序,更关乎公众对政府和市场的信任度,我们期待国家市监局能够依法公正地处理此次审查事件,并以此为契机加强跨境交易的监管力度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我们也希望企业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民族大义,我们才能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市场竞争秩序的稳定发展。